緬甸玉的形成

翡翠原石是如何形成的?
民間有很多神奇的傳說;地質學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原石與鑽石一樣,都是在地殼深部幾千度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其實不然;美國不少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實驗,再結合世界各地發現翡翠礦床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翡翠並不是在高溫情況下形成的,而是在低溫條件下在極高壓力下變質形成的。
 日本東北大學砂川一郎教授在《話說寶石》(1983年出版)一書中,更具體指出翡翠原石是在一萬個大氣壓和比較低的溫度(>200 - 300℃)下形成的。我們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當然不可能處於較深部份,那麼高壓究竟從何而來呢? 這高壓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擠壓力所形成的,現已獲得證實,凡是有翡翠原石礦床分佈的區域,均是地殼運動較強烈的地帶。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凡發現有翡翠原石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鈉長石的火成岩侵入體(中─基性岩)。鈉長石的化學成份為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測翡翠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由含鈉長石的岩石去矽作用而形成的。 若要成為特級硬玉——翡翠,還須具備以下條件,翡翠原石圍岩必須是高鎂高鈣低鐵岩石。這種環境產出的翡翠更純淨,少鐵使底不髮灰。儘管低鐵但還是有鐵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純淨無雜質,還須在強還原條件下,即在還原環境中生成。因為在缺氧環境中,它所含的Fe會形成磁鐵礦而析出,而不進入翡翠的晶格內,可使翡翠綠更正。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原石後的地質作用及多次強烈的熱液活動,把翡翠改造得綠正、水好、底純的特級翡翠。翡翠成色過程是伴隨著熱液活動進行的,為多期強度不同的成色過程。而且緩慢分解成鉻離子的致色元素,要長時間處在150-300℃,最佳溫度是在212℃左右下,鉻離子才能均勻不間斷地進入晶格,在這種條件下生成的翡翠綠色非常均勻。完全生成特級翡翠後,還不能有大的地質構造運動,否則將會產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紋而影響質量。以上各條件很難同時具備,這就是為什麼特級翡翠稀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