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地球滅亡之論) 究竟是生命或是金融體制?

人類歷史上的2次金融大浩劫...其中一次就出現於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印尼南韓泰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香港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也波及。而中國台灣新加坡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中國在此次金融風暴前實行宏觀調控,並因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使損失得到減少)。但是日本處在泡沫經濟崩潰後自身的長期經濟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風暴的影響並不大。



2008年金融海嘯雷曼破產,CDS有驚無險並未崩盤,可是雷曼有6,130億美元債券,其中1,600億美元為無抵押債券。破產消息傳出,雷曼債券跌至票面價值的15%,全世界大量基金、銀行、保險公司和個人持有雷曼債券。

其中一家大的貨幣基金,更因此而帳面錄得虧損,觸發了投資者擠提,貨幣基金迅速陷入危機。貨幣基金是資金拆借市場和公司債市場的重要買家,它們有難,資金市場成交迅速萎縮,拆借利率急升,銀行更加擔心風險。於是金融機構抱著「寧可不做生意,也要保住資本金」的態度,資金市場接近斷流。

為規避交易對手風險,資金開始撤退純投資銀行,幾乎令高盛、摩根士丹利遭遇滅頂之災。


地球滅亡之論-會否是金融危機導致價值危機-

 「全球一體化創造出脆弱和緊扣的經濟,表面上出現不反覆的情況及呈現十分穩定的景象。換言之,它使災難性的黑天鵝理論(意指不可能的事情)出現,而我們卻從未在全球崩潰的威脅下生活過。金融機構不斷的進行整併而成為少數幾間的超大型銀行,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是互相連結的。因此整個金融體系膨脹成一個由這些巨大、相互依存、疊屋架床的銀行所組成的生態,一旦其中一個倒下,全部都會垮掉。銀行間越趨劇烈的整併似乎有降低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然而一旦發生了,這個危機會變成全球規模性,並且傷害我們至深。過去的多樣化生態是由眾多小型銀行組成,分別擁有各自的借貸政策,而現在所有的金融機構互相摹仿彼此的政策使得整個環境同質性越來越高。確實,失敗的機率降低了,但一旦失敗發生.....結果令我不敢想像。」


當然...這些並不絕對....只是有一點...瑪雅人所說的2012年...地球將會發生重大的改變...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