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農曆八月十四至十五日,每日送妳月餅三隻

                              月餅多種味道  無得選擇 一定要晒      

八月十四日  迎月-先送   [ 一個幸福]  *   [一個快樂]  *   [一個希望]


八月十五日  賞月-再送  [ 一個甜蜜]   *   [一個美滿]  *   [一個成果]


記往個個含量:100%     保質期:一輩子      保用日期:珍惜




                              大坑舞火龍是香港銅鑼灣大坑的傳統習俗


                        火龍的製造:龍身用稻草紮成(現改用珍珠草);龍頭由藤條屈曲為骨架;龍牙以鋸齒的鐵片造成;雙眼睛是手電筒;舌頭是漆紅的木片。帶引舞龍的珠球是個沙田柚。舞龍時,全條龍身都插上火紅的香,在夜間舞動,點點星火,十分可觀。


                        火龍紮作方法十分講究,龍身全長220呎,除龍頭龍尾外,規定全身分成32節。龍身由珍珠草紮成,全身插滿長壽香,故稱「火龍」。


                       最遲於19世紀末便已出現,但實際由何時開始卻無從稽考。據說於1880年的中秋節前夕的一晚,颱風吹襲大坑村,有一條大蟒蛇吞食村裏的家畜,給村民合力打死於破屋內。翌日,颱風過後,大蟒蛇屍體失蹤,大坑村發生瘟疫,引致生命損失


                      當時,有道士說此大蟒蛇原本是龍王之兒子,因此要降疫症懲罰該村,報復殺子之仇恨,而村中又有一位老翁,聲稱有神仙打救報夢,指海龍王最怕是火龍,火克制水,所以在中秋節連續三晚,即是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三天舞火龍,就可解脫這場災難,村民照辦,並沿襲至今。


                      從前,節日完畢後,習慣把火龍拋下銅鑼灣避風塘的海底,以示「龍歸滄海」,但近年為免污染海水,於深夜用貨車送到焚化爐去,變作「飛龍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