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若僅依賴中東緊張局勢為動力,黃金的強勢可能很難持久。一方面,歐洲限購伊朗石油的制裁行動不大可能激起伊朗過激反應。資料顯示,伊朗每天的石油產量在350萬噸左右,每天的石油出口量約250萬噸,但其中只有20%運往歐盟國家,主要的進口國正是歐債危機的重災國——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而伊朗石油的需求方主要仍集中在亞洲各國,盡管日本、韓國屈於美國壓力,紛紛承諾減少進口來自的伊朗的石油,但事實上卻并不情愿。中國和印度在此問題上更難與美國達成共識。因此,歐洲的制裁不至將伊朗逼到魚死網破的地步。另一方面,雖然媒體上常見伊朗過激言論、美國航母“兵臨城下”,雙方漸成劍拔弩張之勢。但實際中無論美國,還是伊朗仍保持克制,并非觸及彼此心理“紅線”。美國航母穿越“霍爾木茲”海峽,雙方未見摩擦。以色列欲對伊朗采取先發制人的手段,亦被美國方面否決。種種跡象暗示,美伊尚未到亮出最後底牌的時刻,此前仍有回旋余地。因此,生硬照搬利比亞戰爭時的黃金走勢,可能會造成判斷上的失誤。
另外可能對市場冒險情緒構成打擊的因素無疑落在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上。而這一問題上,黃金又扮演著著風險資產的角色。在歐元區財長會議達成希臘二輪救助協議后,我們曾預計,私人希臘債務減記進程、評級機構反應、G20討論IMF增資、各國議會表決結果等風險事件,可能會提升未來市場的風險厭惡程度。
而國際評級機構惠譽2月22日宣布,將希臘的長期外幣及本幣發行人的違約評級(IDRs)從“CCC”下調至“C”,并確認希臘短期外幣評級為“C”級別。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我們的擔心。但事實上,上述消息并未對近期的風險資產構成負面影響。如果說,黃金、大宗商品的逞強,摻雜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推動因素,那么歐元未受評級機構負面干擾,對美元走勢堅挺則得益於近期中國、歐洲、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公布的數據表現較好。
歐盟統計局22日公布,2011年12月份歐元區工廠訂單環比增長1.9%,增幅大於經濟學家預期,且創5月以來最高水平。主要受德國、愛爾蘭和意大利工廠訂單的強勁增長提振。此外,數據還顯示,德國2月Ifo商業景氣指數為109.6,高於預期的108.8和前值的108.3,創2011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顯示歐元區商業及制造業環境逐漸好轉。
而匯豐中國之前公布的中國制造業PMI(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和中國制造業產出指數初值均均需走高,并雙雙創出4個月以來的新高。而美元的疲軟,也為黃金的上漲掃清了障礙,亦體現此刻黃金風險資產的屬性。
基於此,我們認為,從中短期的角度來看,歐洲及全球經濟經濟數據表現,與希臘債務危機走向將主導黃金未來的走勢。只是令人擔心的是,財政緊縮之下的歐洲經濟到底能夠展現出多少活力?
上一頁:黃金既是避險品種,又是風險資產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上一頁:黃金既是避險品種,又是風險資產
發表:文章目錄